除开王守仁的那几段悟道和论道之言,林海上面写着的这段“私货”,是郭宽全书里最喜爱的桥段。
作为历史爱好者,治世之臣和乱世之臣,他都不陌生。
比如那个源自《三国演义》的著名典故:治世之能臣,乱世之枭雄,就广泛地为大众所熟悉。
但“救世之臣”的概念,似乎还是由林海第一个提出!
而且还是直接点名张居正!
要知道尽管在历史课本上,对张居正的改革,一直是持以正面的评价。
但在近几年的互联网上,却多了很多“翻案”的声音。
什么张居正的改革,过于理想主义,没有实操性;
张家实际上在背后中饱私囊,揽财无数;
好心办了大坏事等等。
似乎只要是和原本的历史形象对着干,就能彰显自己的独特观点,自为“独立思考”。
按理来说580,以林海此时的身份地位,其实不该去碰这些敏感的话题。
哪怕写张居正,也仅仅需要客观地将他的生平事迹写出来,供大家评论述说即可。
完全没有必要加上这么一段观点鲜明的“私货”。
把自己树立成为一个招风的箭靶。
但林海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这么做。
通过这段斩钉截铁的发言,为张居正标榜证明。
如此勇气,实在让人佩服!
眼看着网络上黑子们已经开始大军出动,围绕在林海以及《明朝这些事儿》上的争议越来越多。
郭宽觉得自己能做的事情不多。
只能是旗帜鲜明地站在林海这边,给予这个比自己还小五岁的年轻人,坚定的支持!
就在郭宽编辑好自己的新帖,点击发送之后,突然,他想起了一个问题。
一个让他细思起来,双手都微微颤抖的问题。
似乎,林海的这段“私货”,仿佛和他最喜爱的阳明心学,前后呼应上了!
所有人都知道,一旦公众人物旗帜鲜明地支持某个观点,就必然会遭来异见者的疯狂围攻。
以林海的智慧,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。
也完全可以有更高明的手段去避免这种风险的出现。
那,他为何还要做出这种选择呢?
郭宽本以为是林海勇气可嘉,心中还有一抹少年热血和冲动。
并非在理智判断下做出的最优选择。
可此时此刻,当他在自己的热帖下,编辑完一段全新的内容后,却突然产生了一种截然不同的看法
也许,林海这么做的原因,早已经在书中给出了明确的答案。
而这个答案,正是王阳明老先生在人生的最后时刻,所说的那句话
一
【此心光明,亦复何言。】
“轰隆”一声!
仿佛有道惊雷在郭宽的脑海里闪过。
他本以为自己在“见证”了龙场悟道之后,真正懂得了阳明先生的心学精髓
但此时此刻发发现,
自己的道行,还是太浅!
真正在践行“致良知”和“知行合一”的人,并非他人。
正是《明朝那些事儿》的作者本人一
林海!
无关勇气、无关热血、无关冲动。
因为我心光明,我心纯粹,所以,又何惧外界的种种流言语?
亦,
无需多言!
第273章
果不其然,正如郭宽所预计的那样。
《明朝那些事儿》经过元旦三天时间的发酵和吹捧后,林海所谓“大胆创新”的写法,也招致了强烈的秤击和批评。
而且和以前他遭遇到的批评不同。
这次所有的火力,几乎都是集中在全书写完之后,甚至还等待了几天时间,才集中爆发出来。
如此一来,再也不怕遭到“神逆转”和“打脸”了!
要说背后没有幕后黑手在暗暗推动,那是绝无可能。
自古文人相轻。
林海在文坛遭遇到的嫉妒和暗算,比起他在歌坛里面对的种种,只会愈发激烈。
特别是当新年来临,一个还在传闻中的消息在文坛小圈子里浮现后。
这股针对林海的暗潮,忽然间就变得凶涌了起来。
【为了通俗讲史,经常用自己那些误导人的各学科知识。
还有个致命点就是特别主观,睛断睛测的成分太多,而且总夹杂着自己的一大段煽情话。
可是煽情部分的文笔和逻辑实在让人不敢恭维,这些部分我都直接跳过。
还有林海一二三人称跳来跳去的写,倒不影响理解,但是会让你觉得很难受。】
【林海为历史的门外汉们开了一扇门,可是只写了他想让人了解的东西。
作为科普读物还好,了解一个大致轮廓,想要真正研究,读书的人还差得远。
而且历史之妙在于解读。解读之妙在于角度。
但这本书的缺点在于,林海说教的意味太浓烈,只是告诉我们他想让我们知道的东西,这可不是真正的历史真
相。】
【《明朝这些事儿》这本书,有他的局限性,但也不失为一种进步。
但我所思考的是,如果有一天,大家都能了解我们的历史,各自说出自已的想法给予讨论,岂不是更好。
书中有太多的地方太过主观和片面了,但一部那么长的书,能写到面面俱到而且生动有趣也是不可能的事。
而我感到悲凉的是,为何我们大多数人对我们自己的历史知之甚少?
以至于要通过这么一本迎合大众低俗审美趣味的“热销书”,来达成推广的目的。
我个人觉得,林海的才华,不应被挥霍在这种层次上面。
假如我们当代最出色的年轻作家,也只能通过这种放下身段的做法,才能激起全社会的读书热情的话。
我觉得这并非民族的幸运,而是我们民族的悲哀!
江芷巧在宿舍里刷着评论,深深地叹息一口气。
她担心的一切果然都不出意外地发生了。
一个朝代太大,而一本书的篇幅太短。
短到根本不足以承载一段沉重的历史,以及那段历史里蕴藏的精彩。
即便林海已经做出了最大的努力。
整整将整套书分成了七本,已然达到了普通民众能够接受的极限。
再多,只会让这套书普及和推广历史的效果,大打折扣。
但即便如此,七本书想要装载下整个明朝的所有精华,依然显得过度拥挤。
于是只能做出取舍,别无选择。
比如朱元璋从出生到死去,也不过仅仅占据了第一集的三分之二内容。
一个足以诞生数以百计博土论文的明代官场制度演变主题,甚至也只能在书中占据十几页纸的位置。
太少了!
加上林海为了通俗易懂,还采用了那么多旁百的形式。
就愈发给有心人提供了进行攻击的把柄
这几乎是必然的,无法逃避。
但自从元旦假期过去,恢复了上课和上班日常后,江芷巧能明显感觉到,这股秤击的风潮,愈演愈烈。
已经远远超出了她原本的预估。
以至于在林海的个人社交平台账号下面,已经开始了骂战。
“太狂妄了,以为有点名气和实力就没人敢批评你,殊不知历史远没有你想象中那么简单:!”
“呵呵,小说毕竟只是小说,是作者脑海里的一亩三分地,但能写好小说,不代表能写好真正的历史!
“我建议林海还是在学校里多读读书,增强自已的知识储备和沉淀,不然伤仲永就是未来的结局。”
“真以为被吹捧了几句,就能在什么领域里都能玩转了?我实在很反感这种对历史的轻桃态度。”
“我心目中那个严谨负责的林海不见了,整本书里都只看见四个字一一吊儿郎当!”
某些有心人的集中发力下,瞬间将上面的评论,点赞数升到了前几名。
于是只要点进来林海的围脖,往下一拉,立即就能看见这些刺眼的评论。
这把林海的粉丝以及《明朝这些事儿》的书迷们气得不轻。
纷纷留言反驳。
可不管他们怎么努力,点赞数却始终跟不上排名高的那几条评论。
甚至连“海宝守护联盟”都发动了有组织的反击,也始终未能撼动到那几条最高的留言。
至此,所有人都明白。
战争打响了!
这种情况,绝非没有组织的力量可以做到的。
有人正在试图将林海从那个
发表评论